当前位置:

周郎周郎[三国]_第70章

圆月一弯Ctrl+D 收藏本站

  见李睦抬脚就要继续往前走,周瑜犹豫了一下,出声叫住她。

  此番从寻阳回来,又接到孙策那里传来的消息,他其实给李睦准备了两个选择。

  要么随他一同去寻阳,驻兵柴桑,操练水军,兵锋直指夏口,伺机与黄祖一战。

  要么转道居巢,住入他家中老宅,避开江东众将,避开兵威战局,就此淡出孙权这个名字。

  待过得两年,众人对那个下邳城中一箭射及四百步,又携兵赴救宣城的孙权印象渐渐淡去,待真正的孙权再长大两年,少年的面貌身量有所改变,再畜须加冠,孙权又非李睦所听到的后世传说中的碧眼紫髯,纵然到时候有人察觉相貌有异,也只会觉得少年长成,断想不到是换了人,真的去怀疑他的身份。

  如此一来,李睦是李睦,孙权为孙权——嫁娶由人。

  然而,他其实不用问,就能猜到李睦会如何选。

  但一旦孙策到来,孙权又在这里,她这个假孙权……怕是要立刻关门谢客,哪怕随军,也不能再于人前露面。

  李睦与寻常女子不同,要她终日枯坐于房内而不得出,又如何能行?

  周瑜眼中的试探之意李睦看得明白,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想过要藏。

  “周公瑾……”轻声一叹,又缓缓深吸一口气,李睦垂了目光。

  有些事,终要说出口的。

  “你说现在要娶我,说不与世族联姻,说此生不二志,不二妻,我都信。”

  不等周瑜的唇角勾起来,她抿了抿唇,率先露出了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可将来呢?乔氏姊妹是范须所送,你可毫无顾忌地将人送到我面前,那他日若是孙策送的呢?”

  “伯符不会……”

  见周瑜一皱眉,李睦立刻摆了摆手,没让他说完:“若是有朝一日,江东局势危机,需南北联姻,亦或是要世族出力,言明要许嫁于你,又当如何?你会不会要我委曲求全,会不会说大局为重?到那时候,我若不答应,我兄又当如何自处?”

  还是不等他答,李睦抬手将飘散的碎发勾到耳后,露出长眉若峰,眉梢轻扬之间,秀致清丽的眉眼顿时英风昂扬:“我从来不就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却更不会将自己的将来全部交到旁人手里!哪怕是你周公瑾!”

  “我不愿事事仰仗于你,进退之间俱由你一念所决,更不愿兄长将来为维护于我,与孙策,或与你正面冲突,君臣隔阂,同袍失交,一腔壮志难酬。”

  “吴郡靠海,该有盐产之利,我知有一法制盐,可用半数的人力,得双倍的产量。丹阳出铁,我知有一法煅炼,可得百炼精铁,以此制弩,别说四百步,便是千步的射程也可一试。我可使船不需帆而能行,使火遇水而不灭……”

  想到已经初见成效的石油,她不禁微微一笑,语声一顿,抬眼看周瑜,墨色的眸子亮若星辰:“征战沙场也好,治理民生也罢,我要你将来的成就有我一半之劳,我不要任何人的垂顾,即便是与你周公瑾站在一处,天下人也都觉得你周郎此生一妻,如我足矣!”

  初时,她还说一句稍稍停一停,然而说到后来,她语速越来越快,片刻不停,负手而立,眼神明亮,唇边笑意渐深,踌躇满志,又带了一丝激将般的衅意:“我有念如此,你还敢不敢再与我兄提及姻约?”

  若说之前她或许还有所犹豫,此时已然都豁了出去。

  若周瑜应下,那在孙策到来前,她便将孙权做到极处,让军中兵士拿起长枪就能想起孙权之名,让孙策的属官人人都知孙权之能,偏偏这些孙权既不知也不会,便是如历史一样为东吴之主,只要他还想维持这一份“能耐”,不管心里如何想,都动不得她分毫。

  而她是女子,有如此之能,却不能从军,不能出仕,便只有嫁入东吴一条路可行。

  她兄是太史慈,孙策已娶,断不可能以她为妾,那剩下的可称为嫁入东吴的,便只有与她同年的孙权,和与孙策兄弟相称的周瑜了。

  只要周瑜应下!

  而若是周瑜被她吓跑了……

  看着周瑜俊朗的眉眼望着她神色复杂,许久不语,李睦挑了挑眉峰,缓缓收回目光,自嘲地笑了笑,负在背后的双手慢慢握紧。

  她这样的性子,一千八百多年后还被人嘲讽是个不知温柔的女汉子,怎就会觉得生长在这个习惯了女子柔顺听话的时代里的男人能容得下她这惊世骇俗的念头!

  那就……如此罢了吧……

  还是改日,她拿着这些好处和孙策好好谈一谈。

  不想她眼中的黯然还不及染上眉梢,身侧就传来一声清朗的长笑:“如此一来,怕是天下英豪,都要羡艳我周瑜能得妻如此,可当十万雄兵!”

  李睦猛地转身,周瑜温和明朗的笑容,比漫天的阳光还要灿烂。

  愣了片刻,李睦也跟着笑起来。天际长空,云霞万里,仿若人的心怀胸臆,畅然舒朗。之前那一小片阴云,任谁也没放在心里,秋高气爽,本就不是落雨之机。

  第二天,李睦头一次公然在周瑜点兵集将时踏入军营,同他一起站上高台,在疾雨般的鼓声中阅阵。

  经下邳一战,她也算是在军中颇有人气。亲身经历此战的人津津乐道,早就将她箭射刘备中军帐之事传得神乎其神,而从吴郡调来的兵士却多数不信。毕竟孙策自领军起向来身先士卒,其武勇人尽可见,李睦这一箭,却多是口耳相传,真正亲眼所见的,也只有当时几个随军的斥候而已。

  因而李睦一露面,就引得人人瞩目。

  只是她自己却是丝毫不觉,站在高高的木台上,眼前的兵士排列成一队队阵列,隆隆地脚步声随着一声声号令不停变换,踏起烟尘滚滚,将一众人的面貌都遮得模糊不清。

  周瑜就站在她身侧,时不时侧过头凑到她耳边,讲一句令旗的区分,阵势变化,或说金鼓号角在不同的阵型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再说军中禁令,编伍之规,听得李睦心摇神曳,咋舌不已。

  她当然知道千军万马之中统兵不可能像前世某些电视剧里那样传令全靠扯着嗓子喊,却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令信竟如此复杂。

  前军听鼓,后军听号,每一个队列中的兵士所用的军令旗号都各不相同,若碰上两军对阵时阵势改变,就全靠主将令信分明调动了。

  也难怪当日她只射了十余箭,造成的伤亡远远不及周瑜一个回合的冲杀,却能令刘备全军丧胆——身为主将的刘备率先落荒而逃,余下的兵马人数再多,自然立刻跟着全盘崩散,兵败如山倒。

  整整一天,这两人交头接耳,一个含笑而言,悉心传教,一个侧头而听,又时不时回头问上一句,再露出个会意了然的笑容,在旁人眼里,就是一副将帅和睦之景,令军中的士气更为鼓舞。

  听了一脑袋的兵法布阵,直到兵马点齐,周瑜又等了一天,留吕蒙驻守皖城,自与李睦领三千兵士由水路西进,直奔寻阳。

  

  ☆、第六十三章

  

  芦花随着凛冽晨风飞舞漫天,仿若落雪,混合着初秋的雨,飘飘扬扬,成片成片的打着转落入江水之中,磅礴而冷清。

  李睦扶着船栏,出神地看着升到最高处的风帆,不禁出神。漫天雨丝如织,不一会儿,便额发尽湿。

  上一次乘船,还是周瑜重伤,被祖朗强带上的乌篷小舟。那时船小舱浅,又是内湖水道,无需用帆,只数名精壮的汉子轮番摇桨,舟行破水,却是左摇右晃,仿似随时都要翻。

  那时,她似乎还想过扔下周瑜跳水逃生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李睦不禁又想起周瑜那一路装晕的事来,一挑眉,闭了眼长长呼出一口气。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