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和_第476章

来自远方Ctrl+D 收藏本站

  武力强悍,不错。

  武器强悍,更好。

  两强合一,并驾齐驱,不说天下第一,也是想揍谁揍谁,想踹谁踹谁。

  大宁进献的佛郎机炮让朱棣眼前一亮。白彦回和孟清和描述的火绳枪,更是让朱棣呼吸加快。

  永乐帝搓着双手,兴奋得在大殿中转悠。

  如此犀利的火器,如果大量装备军队,甭管北边的南边的,地上的海里的,通通洗净脖子,等着挨宰吧!

  谁让咱手里有枪,家里有钱!

  白彦回上报制造火绳枪同时,对兴宁伯的忠义之心大加推崇。并言,大宁杂造局所造火铳皆一一造册,同运送到大宁的铁料火药完全对得上号。从侧面印证,兴宁伯私造兵器,意图不轨,纯属污蔑!说这话的人才是真正的小人,奸佞!

  被宦官斥为奸佞,不知在诏狱中的礼部尚书会作何感想。

  朱棣却是连连点头,没错,这些没事乱蹦跶,见着好处就上,吃不到嘴里也要膈应一下旁人的,才是该下狠手料理的对象。

  于是乎,锦衣卫的业务指标蹭蹭向上飙升。

  不出半个月,李尚书的狱友增加十数人,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屡试不爽。

  不愿见锦衣卫过于嚣张,也为探一探皇帝的口风,浙江等道监察御史充任领头羊,将已经下狱的礼部尚书和隆平侯张信捆绑弹劾。

  图谋不轨不成,同样的借口用多了,大家都嫌烦。

  贪污受贿也不成,下东洋的船队回来时,领钱的队伍中不缺隆平侯的身影。

  御史们统一口径,弹劾两人上班迟到,下班早退,遇上祭祀天地这样的大场合,最后才到,只比天子早一步,丝毫没有敬谨之心。

  “此辈不加惩戒,无以肃群僚。”

  李至刚已经进了诏狱,囫囵个出来的可能性不大,好坏已经这样的,用他来试水最好。张信在靖难中立有大功,没他报信,天子连北平城都出不来。但比起朱能等人,张信不善于带兵,手里没兵权,算是半个富贵闲人,一样是个好对象。

  如果陛下重惩,张信必定逃脱不掉,届时,武将不出头也不能保持沉默。

  若是轻轻揭过,事情更好办。同样的罪名,不能办一个放一个,身为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总要一碗水端平吧?

  当然,众人的目的不是将李至刚救出诏狱,而是以此为借口,限制锦衣卫的行动。

  严格点说,是为了自保。

  今天抓了礼部尚书,明天抓了翰林编修,后天抓了兵科给事中,大后天抓谁?洪武朝的清扫六部行动又要上演?

  会不会因此让李尚书由充军变成砍头……总之,这不重要。

  弹劾大宁一事再没掀起一点浪花。

  朝大宁伸手,随时都可以。被牵连进六部贪墨一案,才会真的要命。

  钱重要,命更重要。

  朝堂之上,众臣慷慨陈词。

  锦衣狱中,纪纲站在李至刚的囚室前,将朝廷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没有任何添油加醋的道出。

  身为当事人,李尚书当有知情权。

  说完,纪纲嘿嘿一笑,“想不到,真想不到,比起堂上诸公,卑职要学的地方相当多。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啊。”

  李尚书哭了,一边哭一边捶地,伤心得无以言表。

  纪纲吩咐,今天给李尚书备壶酒,下酒菜送两盘。

  “一醉解千愁。”

  跟着纪纲的两名校尉板着面孔,只以眼神交流。

  “这样就哭了?太禁不住打击了。”

  “所以佥事才说咱们要学的还多。”

  “不动鞭子就能把人打击成这样,应该学习,值得佩服!”

  “佩服!”

  李尚书在牢里借酒浇愁,醉后抛却斯文,红着眼睛跳脚大骂,都是一群混账XX蛋!

  杨铎没再让纪纲提审他,当天给宫内递了条子。隔日,皇帝对张信和李至刚的处置下来了。

  隆平侯罚俸半年,闭门思过一月。

  前礼部尚书李至刚涉贪墨一案,继续交由锦衣卫审理。

  表面看,处置很公正。

  实际上,张信不过是被弹了一指头,李至刚面临的却是巴掌宽的大板子,缓刑期过去,板子落下的力道会更大。

  张信闭门思过了。一边思过一边感慨,当年冒着巨大的风险给今上报信,果然是英明之举。

  李至刚在诏狱中凄风苦雨,最后的希望已然崩塌。

  杨铎再一次坐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大堂之中,大红的御赐麒麟服,黑色绣着银边的幞头,单手支着面颊,指尖擦过眼角,隐去了嘴边的一抹冷笑。

  锦衣卫的驾帖很快送到了刑科。

  刑科都给事中面色惨然,左右给事中站起身,任凭词锋如刀,也拉不慢锦衣卫抓人的速度。

  南京城内,一片肃杀。

  这种气氛之下,北边来的一支队伍停在京城北门之前,汉王府左长史汪原令护卫打出王旗,交出路引,下马入城。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