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七,赵地大乱,原本是皇室子弟为了皇位征战不休,谁知宗室旁系突又奋起,打了皇室一个措手不及,皇六子与八子遭人暗算英年早逝,赵地的情形越发严峻,大量的难民为了逃脱战乱涌入临近的诸侯国,给当地的诸侯国不但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也给当地的百姓带来生命的威胁。
“师祖……据说因为战乱,已经死了二十多万人了。”云峰之上一个小童从树林钻了出来,走到悬崖峭壁旁见一鹤发童颜的老者深施一礼道。
“差不多时候该下山了。”老者一抛浮尘,看着远方旭日沉声道。
“东西已经取出,只是师祖当真要送去么?”那小童看起来不到弱冠的年纪,却身着道袍,一身朴素。
那老者轻笑,轻抚少年发髻道:“若是迟了,怕是会天下大乱。”
“可那女檀越能相信咱们么?”小童眉头皱紧,信心不足道。
“事在人为,当初祖师奶奶留下的遗训定要达成。”那老者说完转身就往山下去,小童紧紧跟随,不过几个错眼,两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明府里,明老爷经过一个月的调养终于缓了过来,人也能下床了,明家人终于松了口气,就连老太太都想着摆一桌宴席去去府里的晦气。
明月香是老爷的心头宝,当仁不让陪在老爷身边陪着他说话,明青宛则陪在老太太跟前,话少多听到显得娴静睿智,只那明安灵终于露了面可却越发显得畏缩上不得台面,让明老爷见着直皱眉头。
“十娘呢?”明老爷问道。
“今儿爹您可有口服了,母亲带着十妹妹下厨给您亲手做几样小菜,啧啧,光想想女儿就馋的直流口水。”明月香坐在一旁凑趣道。
“哎,都是做太太的人了,家里又不是没有下人。”明老爷心里妥帖,可却仍旧强忍着欢喜板着脸道:“不过,这段时候你母亲也是够辛苦的了,到是十娘确实要好好的跟着学一学,眼瞧着就要出嫁的人了,还不够稳重。”
说到这里,明老爷才觉着不妥,当年董家小子和九娘情投意合,若不是他不想姐妹同嫁,董家又不愿娶庶出,他也不至于拆散人家,不过他偷眼观瞧九娘并不像强颜欢笑,到是真正放下了。他心疼女儿懂事,却也欣喜,不愧是他的闺女到底还是像他,晓得拿得起放的下。
帘子掀开,曹氏带着明珍卉走了进来,身后一溜儿的丫头端着热乎乎的饭菜跟着走了进来,不一会儿桌上就满满都是美味佳肴。
“祖母,父亲,母亲,各位姐姐安好。”
帘子再开,明月香眯了眯眼,进来的正是她并不熟悉的明家唯一的儿子明思远,前阵子明家出事,曹氏将其送去了书院念书,这些日子想是看出了转机便又带回来了。
明思远不足十岁,可看起来进退有礼,完全一副大人的模样,曹氏一见他眉眼间顿时柔成一团清水,就跟明月香前世的母亲看见弟弟时一般无二。
“来来来,我的大孙子!”老太太对曹氏多有微词,可就是因为曹氏生了明家唯一的独苗,所以她也拿她没法,甚至连管家的权利都送出去了。平日里孙子多被儿子看着,少进后院,对于老太太来说那就是见一眼就少一眼,只要见着了就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就算是明青宛都要退一射之地。
明思远见着老太太便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走过去亲热道:“祖母最近可好?孙儿在学院时时常挂念祖母,吃的香不香,睡的好不好?”
老太太对于这个孙子那真是全身心的投入,她一见孙儿这般挂念她,并未因为不常在后院而疏远她,便激动的两眼泛潮,拉住孙子的小手就道:“睡的好,吃的好,都是我孙子孝顺,给我送来什么菊花枕头,哎呀,睡了那个头也不疼了,腿也不酸啦。”
明月香坐在一旁看着明青宛维持着专心倾听的模样,差点笑出来,这老太太当真有了孙子忘了孙女,一个菊花枕头就当了灵丹妙药了,她怎的不提明青宛白日晚上的伺候?到都成明思远的功劳了。
“祖母身子康健孙儿就放心了,也多亏了众位姐姐们平日里的辛苦。”明思远说着这话却朝着明青宛点点头。
看来这个明家独子也不是个两眼一抹黑的人,至少后院之事他也有所了解。
在明月香看来,明家谁都可以得罪,可唯独明思远是个超然的存在,明家除了明思远没有别的儿子,出嫁的女儿能依靠的就只有这么个弟弟,如果得罪了他,别说父亲母亲如何,将来没有娘家才是大事。好在这个弟弟也省心,不像是非不分的人。
“哟哟,看看我孙子,多乖巧,祖母的心肝肉儿哦,在书院的时候有没有受委屈?”老太太看孙子是哪哪儿都好,谁家的儿郎都比不上她嫡嫡亲的孙子。
“书院的先生都很好,待我也好。祖母您放心吧。”明思远老练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