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夏安然睫毛微颤,抬手令人不必多礼,随后他开门见山,好奇于这名叫翟忻所对的是哪一策。
“回殿下,某两策皆可对。”男子道,“且某,欲以一法,对两策。”
他虽说出堪称狂妄之言,然而面上神色依然谦逊有礼,不见一丝狷狂之气。年轻的国王微微一笑,道:“愿闻其详。”
“要答这一题,还请殿下容某取来发明之物……”
夏安然自然应允这一要求。片刻后,侍卫们便抬入了一个大型木箱,这个箱子约莫有成年男子展臂那么长,宽度亦是差不多,不过看侍卫们的姿态,这应不是很重。
翟忻上前一番操作后,木箱周围的箱板尽数落下,被木框撑住的一个小空间内,露出了一方小天地。
夏安然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缓步走到了木箱前面。
他看到的是一个轨道车。
木轨、枕木、前面用一个小马模型拉着的四轮小车……这是在后世很多英国早期节目中曾经出现的矿车形象。在铁路出现之前,这种轨道车很大程度上为欧洲的采矿业和冶金业贡献出了极大的力量。
他没有想到居然有人能够给他这个答案……
小国王轻轻吸了一口气,然后他看向这个学子的眼神闪闪发亮,“这个可以动吗?”
“回殿下,可以。”翟忻行到小少年身边,为他演示货车是如何在“马”的牵引力下拉着货物前行,甚至可以拐弯。
“只需要铺设如此轨道,便可大大提高货物的运输速度,且其在使用过程中,于人力消耗并不大。货物上车之后,只需一人牵马即可。”
翟忻言道:“忻以为,一马便可运榜上所言三力。”
确实,只要使用轨道,马在最初施加让货物动起来动力之后,货物本身便可靠惯性带上加速度,甚至于到了最后,马会像自行车一样,越跑越轻松。
夏安然忽然想起了一个关于秦朝的“玩笑”,那其实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刻意开的一个漏洞百出的愚人节玩笑,却被当做了历史新发现在各大网络媒体疯转。即便到了夏安然穿越前,偶尔还能看到这个消息在网络上被传一遍。
那个玩笑就是——秦朝就有铁路,不过是以木头制成的木轨,坚定的依据正是对“车同轨”的一种合理揣测。
因为在不少现代人眼里看来,车轮之间的间距如何、高度如何根本没有必要去调整,就像现代车辆都有不同的宽度和高度一样,这个作为始皇功绩的第一条根本毫无必要。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秦代的道路是夯实的土路,不是水泥地,也不是砂石路面。
如果运载沉重器物的车压在潮湿的路面上,是极容易压出车辙印的。即便是现代人也会有车陷在泥坑里面的烦恼,更不必提牵引力不足的秦朝。
车同轨的意义便是在于——如果道上出现了车辙印,便可顺着前面的印子继续前进,如此便可避免因不同轨距从彼此的车辙印中来回穿梭所导致的颠簸,同时也能给马匹省些力气。
当然,这些辙印在天晴后或者大军过后会有维护道路的官吏重现夯实,并不会一直存在,但一些石板路上却难免会留下一些辙痕,尤其到了主要以石板、石块铺路的宋朝。
所以,有成语叫“改弦易辙”“重蹈覆辙”,指的就是车辙,正是因为这些留在道路上的辙痕是极其容易让车辆陷入进去的,所以易辙难,覆辙易。
秦始皇“铁路”是个假消息,但没想到……他居然要在西汉修铁路了。
夏安然藏在衣袖下的双手情不自禁地搓了一下。
有,有些小激动。
?
作者有话要说:
搓搓手,不,不是造铁路哈,放心。
墨家为啥会在后头销声匿迹了呢……
因为……
他们是唯物主义者。
(也不完全是)
他们的思路就是:你日子过的好坏和老天没关系,谁当皇帝和老天没关系。
道理是对的,可当时武帝当时正要鼓吹君权神授呢,你说你这么干是不是有些不合适?而且以儒择士之后,诸子百家都得向饭碗低头。
说到那个“玩笑”,噗,你们现在去搜秦始皇、铁路还能搜到,而且发表时间18年19年都有,有没有宝宝被骗到过的?
其实那个玩笑特别拙劣,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漏洞百出(本身作者也是开玩笑的,没想到这就成了H2O那个笑话一样被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