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脸上一笑,完全没考虑扶苏走神的可能性,只当自己说了太多专业内容,引得太子这个外行迷糊了,赶忙摆摆手:“太子不懂也无妨,终归是让天下大道、河渠四通八达才好的。”
王贲虽然转职了,可到底心中牵挂着军中事务,忍不住插嘴道:“雁门关和百越屯军足有百万之数,还请老令尽快沟通天下道路。”
郑国看着王贲,脸上显出为难的神色,他犹豫了半晌后到底叹息一声道:“倒是能做到,但此事恐怕……”
郑国话没说完,布满风霜的苍老面容上显露出深切的不赞同,眉头紧紧蹙在一处,十分艰难的说:“天下才安宁了几年?这样的工程需要举国之力,只恐人力不足。”
郑国语速缓慢,语调艰难,完全没了督工时候的坚定,但在座都不是蠢人,已经明白了郑国的未尽之语——非是人力不足,而是六国虽灭,秦国却仍旧未能将民心彻底收服在自己手中,强征青壮只会引发更大的不满,导致民心迁移,背着秦国官僚支持台面下蠢蠢欲动的六国逆贼继续他们的造反大业。
扶苏曲起指节轻轻敲着大案思考,脸上满是深思的神色,而李斯等在座重臣都是跟着始皇帝一同打天下的人,他们眼中秦朝比自己亲生儿子份量还重,同样舍不得这艘巨轮触礁沉没,至于王贲等武将转职为文臣之人,哪怕心中惦记着边疆未熄灭的战事,却不能不估计自己打下来的地盘再被六国遗贵抢回去,因此,大书房中的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下来。
扶苏身为太子,可以说是秦朝未来的掌舵人,最终还是由他首先开口打破此时令人窒息的沉默。
扶苏抬起手,推开桌案平铺的地图,转头看着郑国,郑重的询问:“无论治水还是修路,在座诸位都不如老令专精。孤不欲伤民力、民心,只问老令一句——以此为标准,求天下大道与沟渠盘整完毕,何年可得?”
问题的答案早就在郑国心中了,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太子若能够爱惜民力,国内不再强征壮丁上战场,最快十年可得。”
这个大案实在有些惊人!
李斯看着郑国,惊讶不已的说:“十年竟然还是最快了吗?天下大定,秦境之中税务有范例,并不行苛税,百姓手中存粮足以抵抗天灾,不出两年,其他郡县的百姓便可与关中三郡生活同样富足,而且天下之民难道还比不上老秦境内人口多吗?哪怕是老令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死拖活拖也才用了十年。”
郑国脸上笑容更显得无奈了,他看向李斯认真的说:“丞相觉得是做一件衣裳难,还是将剪得七零八落的衣袍拼起来修补了容易呢?”
李斯登时无言以对。
在一无所有之上开垦虽然不容易,可只要能够好好规划,成功自然可期;但天下道路已经破碎不堪,郑国哪怕实地考察过了天下大道和沟渠,想要将年久失修,而且不知道当初为何开凿的道路、河渠重新修整联缀,将其变得尽善尽美却极为艰难,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才能完成。
扶苏上辈子看了太多百姓不服秦朝官吏管束的事情——事实上在他举剑自尽之前,秦境之中因为百姓不堪徭役而引发的乱事就不止一两场——因此听到这个理由,之前所有的考虑和犹豫都要后退。
他直接说:“修路修渠之事,按照二十年来计算,不可耗尽百姓之力。”
“可战事……”李斯考虑一下,还是觉得扶苏的做法过于软和了,眼中透出不赞同的神情。
扶苏也没有忘记此事,点了点郑国捧上来的计划,直接说:“以战略要道为先,先平整四大驰道,而后修建关中至九原的直道。”
驰道专供车马疾驰,四条驰道分别从咸阳城到函谷关、函谷关连通了旧燕齐、函谷关到吴越之地、函谷关通南海诸郡县,函谷关是老秦三郡通往外路的重要位置,不但具有交通上的重要意义,更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只要这四条驰道出现,无论各地发生怎样的兵事民乱,无坚不摧的玄色军团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前线抵挡外敌。
而若是打通了直道,便可以直奔北地而去,剑指匈奴,给这群横行关外的畜生们巨大的打击,也充满了战略意图。
至于连通各个郡县的官道,虽然行走不那么便利,对秦境之中通行证令的影响反而是最小的,可以暂时缓一缓手,放到最后慢慢修整。
李斯看着郑国修整天下大道、沟渠的计划,再想到现在十室九空的情况,也只好无奈叹息:“只能暂如太子所言了。”
说过这些,一班老臣又同扶苏谈起其他国政,与此同时,身在楚越的胡亥笑眯眯的看着屠睢从王翦上将军手中领走五万兵马,一口气踏平了跑到旧楚边境重整旗鼓的旧贵族家庭,带着一串串粽子回来。
胡亥踢了踢被强按着跪在自己脚边的项籍,俯身凑到他身边,低着头笑眯眯的看着项籍,颇为欢快的说:“听说你家里人剩下的不太多了?你说抓到的是你大伯,还是你伯母呢?”
这一世水淹大梁如实上演,但比此更加惨烈的是项籍家族尽数淹没在大水之中,只有他的伯父伯母因为守城而逃过一劫被秦军活捉,眼下项籍跟着无子的伯父伯母生活,名义上是叔侄,实则项籍将他们当成亲生父母了。
一听到伯父、伯母的消息,项籍登时怒火冲天的瞪大双眼,对着胡亥高声咆哮:“你要对我伯父和伯母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