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十月下旬的时候,耶律大石率领的复辽军主力在青格勒(今内蒙古镶黄旗)草原被金军逮住截杀。两军昏天黑地厮杀半日,复辽军败走。当是时突然起风,狂风呼啸,吹折旗杆,俄而大雪如絮,白茫茫一片。两方人马都难辨方向,而复辽军在败退中因旗号不明而失散者不计其数,然而也因为这场大风雪逃过了全灭之劫。最终,耶律大石率领余部一万四千人马逃到阴山之北。
借着阴山地带的汪古部向导带路,复辽军遁入山林隐匿。金军无法在冬季展开大规模的山林搜索,只得在阴山外驻扎,并派小股骑兵分别入林搜寻。与复辽军的队伍偶有遭遇,激战下各有损伤,但复辽军的主力却难寻踪迹。
十一月初,被北廷放归的耶律余睹等二万余契丹军历经跋涉抵达阴山北,经由汪古部联络和耶律大石会合,仍然隐匿山林休整,偶尔与金军有小股交战。
但一直到十二月底,金军都未能搜索出耶律大石的主力行踪。
完颜宗翰(粘罕)不能再等下去。
就在他准备启程入京时,他收到了完颜宗弼(兀术)从丰州飞传来的密函。
完颜宗弼在函中道,丰州军半月之前与夏军第三次会战,毙敌五千余,夏军撤退百里,但主力未溃,驻兵于云内州与丰州边界,应该是在等待国内增兵。一旦开春后夏国再挥师大进,丰州孤立无援,则胜局难期。——朝廷必须早下决断,否则覆国之危便在眼前。
又道:“今国之大敌非为西、北,而在中原。秉持宋人兵事者,雷氏、卫氏,皆乃枭雄之辈,存亡我之心,不可信予议和。”
完颜宗弼曾化名“秦无伤”混入中原,游历宋朝多年,对雷动的行事有不少风闻,也与卫希颜有过交手,深知这两人俱是手段狠绝又胸怀深远之辈,绝非宋人士大夫可比——此二人,才是金国之大敌。
他在函中道:“雷氏之野心绝不止于燕云,议和一纸尔,翻掌可毁……最当戒备!”可恨朝中之辈无人可谋。
当初,宗弼得知燕云和议时,就上奏力言不可,建议和夏而非和宋,却未被朝廷采信。
现在他最忧虑的就是宋人北廷——皇帝薨逝,燕云必定雷霆出兵,北京路能抵挡得住宋人铁血之军?守不住,上京便危矣。
他去函宗翰,力言他即刻返京,决断朝政,遣使与夏人和高丽议和——一旦议和消息传出,则草原诸部不敢妄动,而二宋攻上京之谋也孤立不得行。其后,再聚兵灭复辽军,挑动高丽与南廷在曷懒与曷苏馆之争。让大金有休养生息之日,再图后进。
宗弼的谋划与完颜宗翰恰是不谋而合。
事不宜迟,完颜宗翰将前方军事交付给元帅左都监完颜希尹、都统完颜拔离速,带着五百精骑疾奔上京。
正月的气候仍旧酷寒,天阴沉沉的,云层密布,仿佛要压到头顶上。马蹄被风声和雪声掩没,雪粒子刮打在头盔无法遮挡的眼睛上,带着刺骨的冷和微微的疼。
完颜宗翰仰首看了看天,浓眉拧起。这光景,似有大风雪要来临。
一名探路亲兵回马禀道:“国论,还有百里到鸳鸯泊。”
鸳鸯泊有驿馆。
完颜宗翰立即令道:“加速行进,赶在大风雪之前,抵达鸳鸯泊。”
众骑呼传下去。
行进中,完颜宗翰眉头紧锁着,不知为何,他心底总有种不安感,就好像感觉敏锐的野兽提前预知到危险。
行经处是一片丘坡,在厚雪的覆盖下,时有起伏。坡上有林,林木并不稠密,但在阴沉的天色下,模糊看不进林内。
“探马入林!十骑一伍,拉近距离!小心防备!弓箭警戒!”一连串喝令下去,五百骑列成凸字阵型前进,方便三路同时出击,而且有利于保护主将。
完颜宗翰被护行在队伍中间,头盔下的一双眼眸如鹰隼般锐利扫视前方,右手握着大戟的铁杆,斜在马背上。
“嚓嚓!嚓嚓!嚓嚓!……”马蹄踏雪,规律齐整的声音,不是很急,却也不慢,从西边百丈外的坡林上传下来。